林春煜
发布时间:2010-05-25 14:46:31
来源:中企动力
 
林春煜 (点击查看大图)
姓名: 林春煜
公司:
职位:
上世纪80年代末,和不少年轻人一样,高中毕业的林春煜被那时较高的大学门槛挡在象牙塔外。
  一心向学的林春煜有点沮丧。

  这时候,和别人合伙办鞋厂的父亲,希望他能到厂里帮忙管理。这个想法,从情理上说正常不过,不料却遭到林春煜坚决反对:他不想让父亲在管理上有任何不方便。

  “如果我在工作上出什么差错,父亲处罚轻了,别人就会在背后指手画脚,说他偏袒自己的儿子;处罚偏重了,作为父亲,他也会不忍心。”林春煜不想让父亲左右为难。

  更重要的是,自小以父亲为榜样的他,更想靠自己双手打拼出一片天地。在与父亲几番协商下,林春煜决定出外闯荡几年。

  1988年,林春煜只身来到上海,帮父亲开拓那里的市场。林春煜戏称那时他成了父亲的“经销商”。

  年轻人初涉社会,总把外面世界想象得很精彩。林春煜也不例外。没到上海之前,林春煜雄心万丈,但抵达上海后,他发现自己的生活环境异常艰难,整个上海办事处就他一个人,凡事都要自己动手。这让林春煜非常苦闷。因为家境殷实,他在家虽说不是过着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富少生活,但父母的照料也让他衣食无忧。

  不习惯上海的饮食,加上无人照顾起居,让独处异乡的林春煜对家里的无忧生活异常怀念。

  为了克服乡愁,林春煜成了“工作狂”,每天骑着自行车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跑。为了把把样品鞋多拿给几个客户看,他甚至在鞋厂将产品运到上海要入库时,也亲自上阵当起搬运工,一个人把卸下的货物搬入地下室。

  繁重的工作终于让他无暇再想家。

  但业务方面,他遇到不少麻烦。由于刚高中毕业,缺乏社会经验,他缺乏生意场上所需的“泼辣”,不敢大胆与客户交流。

  刚开始,有一次林春煜找到一家商场的经理,打算与其合作在商场开设专柜。没想到刚一接触,腼腆的林春煜就不知如何开口,脸憋得通红,支支吾吾,什么事都没说清楚。

  自然生意最终没能谈成,但这并没让他灰心。

  “人总是要主动适应社会”,他说。

  随后几年,凭借不懈努力,林春煜越来越自信,也逐渐显示出其过人的能力。上海市场在他手中越做越大。

  经过上海两年的历练,林春煜回到泉州,继承其父的产业,开始从事运动鞋生产。随后,他给企业取了个新名“登利路”,寓意企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。

  两年的闯荡开拓了林春煜的视野,他把当时一些先进的营销手段带回泉州。

  当时泉州的鞋子更多抓的是产品质量和样式,忽视产品外包装,都是简单地用一个白色盒子将鞋子包装起来,就卖到消费者手中。企业也少有广告宣传意识。

  林春煜想到上海很多商品外包装都很花哨,也很畅销,就独树一帜用彩色盒子包装产品,取得轰动效果。其后,无数厂家争相仿效。

  将产品换上彩色包装后,他还四处收集国内外一些画报,请技术人员稍加改动,将自己产品的图案融入海报,再添加一些元素,成了企业的宣传海报。

  接手企业第一年,林春煜就赚下数百万元人民币!

  随后几年,晋江运动鞋市场竞争加剧,单件产品利润逐渐减少,林春煜转向生产休闲鞋系列。虽然每年产量不是很大,但较高的利润还是帮助他完成了原始积累。林春煜开始尝试走多元化道路,陆续投资加油站和房地产等项目。

  2001年,在企业发展道路上,林春煜面临着这样一个选择:继续从事鞋业制造,还是转型?

  考虑到当时泉州鞋业已经走上规模化竞争的道路,企业没有一定规模很难生存,而登利路在整个行业中只能算是中等规模企业。林春煜毅然决定转行。

  当年他给企业设计了战略性规划:未来的投资重点将是有成长性的行业。

  他重点把眼光放在第三产业。他觉得第三产业在GDP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。而第二产业,除非有领先的技术,林春煜坚决不涉及。

  这时候,“辐照”行业走进林春煜的视野。他敏锐地感觉到,这将是企业发展的新契机。

  林春煜随即开始了长达3年的全国考察。考察中他发现国内从事辐照行业的企业不多,市场开发也不充分,最为关键的是大多数辐照企业营销模式落后、技术水平也不高;另外,泉州食品行业产业链缺乏辐照这一环节。

  投资辐照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———他这样判断。

  他说,食品业一直以来是泉州的支柱产业,拥有千家企业,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国家。随着今年一月份《蒙特利尔公约》生效,食品要通过辐照灭菌才能出口到欧美发展国家。辐照灭菌已经成为一种强制性措施,而泉州当时却无一家企业从事辐照业。林春煜意识到:是到企业转型的时候了。

  他毅然决定倾几年经商所得,开始辐照公司的筹建。为此不惜花费巨资从加拿大引进先进的辐照设备。今年1月份,投资1亿多,占地125亩的吉星辐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投产,林春煜也开始了“二次创业”之旅。


 

TOP